Sunday, July 12, 2009

小地方,吃吃吃 (4)

谈谈“手卷”
吃,真的是很个人化的。就以我来讲,我很喜欢吃一种食物,无以名之,就随便依俗通称之为“手卷”吧!为什么喜欢吃 ,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,喜欢吃就是了。所谓手卷,就是以春卷皮包裹馅料的美食。这种食物的馅料各色各样,以卷皮(也称粉皮或春卷皮)包之。卷皮也有多种,包括粘米粉皮,蛋皮,腐竹皮,越南米纸等,甚至一些新鲜蔬菜如生菜也可以用来包馅料。 薄饼就是极为普遍的一种手卷。薄饼的馅料有沙葛丝,豆芽,鸡蛋丝等,以粘米粉皮包卷起来,可以直接 生吃,也可以油炸后 才吃,各有千秋。菜粿也是一种很普遍也很受欢迎的手卷,主要的馅料有沙葛丝或是韭菜段两种,也可以加入其它配料,如虾或虾米等;卷皮透明晶莹,馅料隐约可见,整个菜粿既好看又好吃。

一路来,我对西方快餐,如汉堡包,炸鸡,炸薯条等,都不大感兴趣,不过对twister 却情有独锺。Twister的馅料有肉,蔬菜等,以粉皮包成椎形。一口咬下去,肉,菜及酱料在嘴里溶在一起,煞是美味。此外,从中东传来的kebab我也很喜欢。Kebab 的主要肉类有鸡肉,羊肉或牛肉,分别挂在三个旋转的圆筒上,置于温炉内,以便保温。顾客可任选某一种肉类,服务员就片下肉类,放在摊开的卷皮上,加上新鲜的蔬菜,酱料及其他配料,然后卷成锥形,便成美味的kebab。不过我每次都吩咐服务员把牛羊鸡三种肉一起放进去,这样吃起来更有层次感。把kebab送进嘴里,慢慢细嚼,慢慢分辩各种肉味,真是越吃越有味。以前靠近我家的士古来八星广场内有一摊档卖kebab,可惜后来收档关门,现在已不知到哪儿可以吃到kebab了。

每年新年年初一,从清晨至中午十二时,我家都有吃素的惯例。其中一种我们整家人都极为喜欢的素食,好像叫“灌肠”的,以潮洲话发音,则为“官腔”,所以每年我家都“打官腔”。官腔的馅料主要为粘米粉,再加上沙葛丝,红萝卜丝,芹菜和花生等素料,以腐竹皮包卷,以薯粉糊收口,变成一根直径约为三公分,长约二十公分的卷条。包妥后先蒸熟,吃时切段,炸至金黄色便成一道美食。腐竹皮有咬劲,花生爽口,再加上其他的配料,越吃越不能罢休;出一快,进一快;你一片,我一片;一大盘一下子就扫个请光。




灌肠
在众多蔬菜中,我最欣赏生菜,可煮,可蒸,生吃更爽口。拿一片洗净的新鲜嫩生菜,包上各种素或荤的馅料,便是一道无可抗拒的手卷美食。如果家里煮了芋头扣肉,更是绝妙配搭。一片肥瘦参半的扣肉,一片饱吸肉汁及配料的芋头,包在生菜里,一口咬下去,各种美味爆进嘴里,令人回味无穷。其实,生菜可以用来包任何食物,不管是肉还是菜,照样好吃。新年时,桌上的鸡肉,虾肉,鱼肉或是菰类,菜类,都是包生菜的最佳馅料。

写到这儿,我又不禁想起当年的吃来。年小时,住在穷乡僻壤,经济状况固然不大好,而那时的食材也没有现在这么多选择,新年时,有一道很简单的食物却能令我到现在还是念念不忘,那就是配上“锦酱”的猪肉炒马铃薯。究竟什么是“锦酱”,我也搞不清,只记得仿佛只有在新年期间才买得到。猪肉和马铃薯,加上锦酱,一起炒熟便成了。我最喜欢挟一片猪肉,加一片马铃薯,用生菜包卷起来,送进口里,猪肉鲜美,马铃薯粉松,配上锦酱特有的,独一无二的香甜味,生菜的鲜嫩,一齐涌进口内,那种滋道,现在已再也找不到。后来我们举家移居槟岛。开始时,还可以轻易的买到锦酱,新年期间还可以继续吃这道菜。可是到后来,越来越难买到。有时父亲得跑遍整个槟城市区内的酱园,才能侥幸的找到。最后锦酱竟然在市面上消声匿迹,踏遍整个槟岛都“何处觅芳踪?”,而这道佳肴再也尝不到。虽然我们曾经试用各种酱料或甜酱来代替锦酱,可是煮出来的“猪肉炒马铃薯”已找不回儿时的原味。锦酱之所以断市,据说是因为不准制作。对这个传言,我不大相信。如果锦酱因含有某种不合法原料而被禁止生产,酱园大可不用此原料,而以其他材料代替。依我看,断市的原因很多。制作工序太繁琐,原料越来越贵,市场越来越小,利润减少,年轻一辈对传统原味越来越不欣赏,在在都可能是锦酱消失的原因。

面粉糕也是很好的卷皮。面粉加水及糖,搅成稀糊状,舀一杓进热油镬里,用锅铲轻轻扫匀,拉平,成为薄片,煎一会儿,反过另一面,再煎片刻,一片香甜松脆的面粉糕便大功告成。此外,也可以加韭菜段或其他配料进面糊,使口味多样化。不过,最好吃的是做成花生卷。把花生仁炒熟,磨去膜,摏碎,加入适当的糖,搅均,平均的铺在面粉糕上,卷成圆筒形,花生卷便成。吃起来有面粉糕的香,花生仁的脆 ,又有点甜,煞是美味。母亲还健在其间时,偶尔做花生卷时,两个小侄儿最高兴,也最喜欢吃。由于工序很繁杂,已很久没动手做花生卷。

儿时的美食
时光流逝,许多新年传统美食慢慢的消失,诚为可惜。犹记小时候,每当新年来临时,母亲就会做“发板”,那是一种类似馒头的发糕。母亲隔夜把面粉团搓好,待发酵,之后捏成一个一个像馒头般大小的板糕,摆在竹栅上,放进蒸笼,蒸一会儿就好了。吃起来,松松,软软,有点甜,美味之极。小时候很喜欢吃,现在已没人做这种糕。

还有一道久已没吃的佳肴,那就是大肠炒黄梨。年轻时,父亲买猪肠回来,我就负责清洗猪肠。方法简单,用清水略为冲洗,然后加盐慢慢搓,冲洗,加盐再搓,再冲洗,之后,用筷子把猪肠反过来,重复加盐,慢搓,冲洗,一直到猪肠内部干净为止。接下来,猪肠切段,放进镬里,加糖,加醋,加上配料,略为反炒,便成。讲是容易,看是容易,可惜我却没有学到炒的功夫,真正做起“大肠炒黄梨”又是另外一回事。到如今我还不能烹出一道大肠炒黄梨来。
好在不幸中大幸,另一道儿时乡下菜还没失传,经过反复试验后,我终于成功的煮出“猪脚黄梨汤”。这是一道极为易煮的佳肴,主要材料只是黄梨和猪脚。开始试煮时,除了猪脚和黄梨,我看见食材就放进锅里,香菇,红枣,拘子,葱头,蒜米,酱请,酱油,金针,有什么就放放什么,希望煮出一锅内容丰富,味道多元的佳汤。煮好一尝,味道不错,可是却吃不出儿时的味道。之后,我一直反复硏究,试验,多加这些,少放那些,加加减减,就是煮不出儿时的乡下味。后来我灵机一动,什么都不加,只放黄梨和猪脚,终于梦萦儿时的猪脚黄梨汤成功煮出来。其实煮法很简单很简单。猪脚买回来,清洗,放在小火上炙毛,然后刮毛,切块,放进滚水里川烫,之后过冷河,最后洗净待用。黄梨洗净切片,与猪脚一起盛入锅中,添加数块姜片以去腥味,倒入足够的水,先用猛火煮沸汤水,接着以文火慢熬,约一个小时多,加入适量的盐及少量的糖以调味,就大功告成。无论如何,要真正煮出这道佳肴,经验很重要。先以木筷刺猪脚,如果很轻易的穿透猪肉,就表示猪脚好了;夹一块黄梨来尝尝,如果黄梨还酸到牙齿顶不住,就表示黄梨还要再煲。 一锅煮好的猪脚黄梨汤,猪脚的鲜香味已渗透进黄梨肉内,一口咬下去,黄梨肉甜中带微酸,还带有猪脚的鲜香味;猪脚则饱吮黄梨汁,所以猪脚入口即化,既有猪脚的鲜香味,也有黄梨的清甜味;喝一口汤,汤中有黄梨的清甜,也有猪脚的鲜香,两种佳味融合一起,已分不出那是猪脚味,那是黄梨汁,很是下饭,妙不可言。这一道菜,简单易煮,对那些懒惰煮饭,或是忙得没时间煮饭的人,简直就是救星。
{{ 待增,待修}}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